北极公海最近不太平。一艘名为“雪龙2”号的中国科考船,在北极进行着常规科研活动,却不料引来了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公开指责。美方在其社交媒体上,煞有介事地发布了“雪龙2”号的航拍照片,声称其“入侵”了美国单方面划定的所谓“扩展大陆架”边界130海里。这听起来像是一起主权侵犯。
然而,美方所指的“边界”,距离其法定领海基线足足有290海里,且根本未经国际法普遍承认。这种公海区域基于单方面主张的“喊话”,其激烈程度与事实依据的反差,着实令人不解。
这背后,必然存在着美国更深层次的焦虑与恐惧。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执政下,这种资源焦虑和战略失序表现得异常明显,甚至有些歇斯底里。
长期以来,美国对北极的关注,表面上是出于资源和地缘控制的考量。北冰洋蕴藏的庞大能源,以及格陵兰岛丰富的稀土资源,无疑是他们觊觎的对象。
看看数据就清楚了:美国军工体系87%的稀土依赖进口,其中78%来自中国,这不就是他们的“命门”吗?特朗普曾试图购买格陵兰岛,甚至因此威胁制裁丹麦,摆明了对关键矿产资源的极度渴望。
然而,仅仅是资源争夺,尚不足以解释他们为何对一艘远离其领海的科考船反应如此强烈。这背后,分明还有更深层的恐惧在作祟。
真正的引爆点,根本不是那虚无缥缈的130海里“入侵”,而是近些年中俄合作开发的“冰上丝绸之路”——北极航道的日益成熟。这条航道,正在悄然改变全球贸易格局。
它为欧亚大陆提供了一条独立于美国控制水道的战略运输通道。想想看,苏伊士运河、马六甲海峡,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在全球贸易中施加影响力的关键节点。
现在,北极航道却提供了另一种选择,一种避开这些瓶颈的替代方案。这对于美国试图通过掌控全球咽喉要道来维持霸权的战略布局,无疑是釜底抽薪。
就在今年,北极航道的货运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730万吨。中国航运公司也在今年完成了14个航次,运输了17.6万吨集装箱货物,这些数据都是2023年的两倍。
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,这条航道已从理论走向现实,并且效益显著。“新新海1号”货轮的成功案例,更是活生生的证明。
该货轮沿北极航道从连云港抵达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,航程缩短了9000海里,时间压缩至不足一个月,成本更是降低了30%以上。
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效率提升,更重要的是,它验证了北极航道作为避开美国控制水道的替代方案的可行性。这才是真正让华盛顿坐立不安的根本原因。
面对这一战略冲击,美国近期在北极的动作也变得越来越急。加拿大军方派遣CP-140侦察机和舰艇,以“监测鲑鱼迁徙”这种滑稽的理由,持续尾随“雪龙2”号。
这种借口,恰恰暴露了其心虚与无理。更引人关注的是,美军“纽波特纽斯号”核潜艇历史性地停靠在了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。
冰岛是北约唯一没有常备军队的国家,首次接受美国核潜艇停靠,这一举动无疑是美国在北极地区军事化倾向加剧的强烈信号,充满了恐慌。
美国海岸警卫队北极区指挥官辩称,这些军事部署是为了防御“恶意国家活动”。这种空泛的指责,恰恰暴露了其逻辑上的无力与底气不足。
他无法给出具体的、国际法认可的理由,只能用这种模糊的词汇来掩盖其霸权行径。这并非主动进攻,而是一种因其核心战略被动摇后产生的应激性防御姿态。
所以说,美国在北极的“咆哮”,根本不是源于“雪龙2”号所谓的130海里“入侵”。真正让他们感到彻夜难眠的,是“冰上丝绸之路”缩短的那9000海里航程。
这9000海里,象征着全球格局正在打破旧有束缚,新的航运和战略替代方案层出不穷。单靠控制海上通道就能维持霸权的时代,确实快到头了。
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,炒股配资网站拾必选配资,股票开户去哪里开户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